樓花即供付款比例回升原因

分享文章:

今年一手樓市的成交量回升,而選用即供按揭的比例也見增長。個別樓花新盤更出現買家選用即供付款比例高於建築期的現象。究竟為什麼會出現此現象,對有意入市的樓花準買家來說,在選擇即供與建期兩種付款計劃時,又應該有何考量?

今年上半年,一手住宅市場(包括現樓和樓花)錄得約9300宗成交,較去年同期增長約6%。上半年市場約有3100宗樓花按揭(全部涉及即供付款安排的按揭)登記,按年上升112%,反映一手市場中,即供付款安排的使用率顯著上升。

樓花新盤有兩大類付款安排──即供付款及建築期;前者要求買家在交樓前支付全額樓價,但一般有較大折扣;後者在建築期間分階段付款,至入伙時完成餘額支付,但折扣較少。即供付款佔比回升,背後有幾個可能的理由:

一、即供付款折扣:由於新盤即供付款的資金回籠速度較快,面對財務壓力的發展商樂於為即供付款的買家提供高折扣,刺激了買家選用即供付款的意欲。

二、樓花按揭限制的放寬:過去一手樓花,較少人選用即供付款,是因為較嚴格的按揭限制。例如樓換樓的買家,如果本身已有其他未供滿的住宅按揭,如選用即供付款購買樓花,樓花按揭的成數會較標準樓按低一成,而供款與入息比率的限制也較高。這些限制增加了樓換樓買家、投資者選用即供付款的難度。而在2024年10月,金管局調整了按揭指引,按揭申請人在申請按揭時,即使有其他按揭未供滿,按揭成數不受限制,標準按揭成數可達70%、供款與入息比率也是50%。限制放寬,令買家選用即供付款的難度降低。

三、市場對建築期付款風險的認知上升:過去數年樓價下跌,令部分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在物業入伙時,難以取得預期的按揭金額以完成交易,甚至被迫撻訂離場。此類個案經廣泛報道,令市場對建築期付款風險的認知有所增加,可能令更多買家選用即供付款安排。

對準買家而言,如果有意選用即供付款入市,也有不少事情需要留意:部分銀行對個別發展商的樓花按揭有一定限制,包括提供有限額度,甚至拒不提供樓花按揭;其次,部分發展商提供的即供付款成交期限制較短,例如短至60日,如果買家未及申請按揭,便需要延期成交,甚至需要向發展商支付罰息。有意入市的買家,如果心水項目的樓花成交期較短,應及早準備所需文件,或考慮選用較長期的付款安排。

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5年7月22日

分享文章:
返回目錄
WhatsApp 即時查詢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