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盤撻訂=睇淡警號?

分享文章:

在波動市之中,除了「劈價成交」的新聞吸引眼球外,「買家撻訂」也容易成為報道的熱門話題。在讀者角度出發,看到買家損失數以十萬元的訂金也不完成交易,也可能會得出買家看淡後市的結論,甚至認為是樓市警號。但此個警號需要小心解讀。

正常月入數萬元的打工仔,儲蓄置業首期都是以年計的大工程,置業自然是要用心計劃的人生大事。當他們看到市場中買家撻訂,動輒損失數十萬元的新聞時,自然會解讀為「買家看淡後市,寧可壯士斷臂,避免長遠損失」的結論。

按揭審批問題亦可致撻訂

問題是,撻訂的理由五花百門,看淡後市自然是可能的原因。而簽約時不了解貸款機構按揭要求,以為自己可順利借貸款,但最終發現「一場誤會」,最終因此未能完成交易的,亦不在少數。

單以銀行按揭為例,常見的誤會是買家名下沒有物業,但有為他人按揭作擔保、又或沒有樓按,但其他債務負擔重、又或單純是欠缺齊全的入息證明,都可以是銀行拒批樓按/批不足買家目標金額的理由。

如果新盤涉及發展商按揭,有時買家一廂情願,以為審批會較銀行寬鬆便放膽簽約。之後才發現相關機構一樣有自己的審批要求,又或有關按揭貸款有名額限制,結果未能取用按揭。總之買家在按揭上出現問題,都是常見的撻訂原因。

不足以視為樓市警號

此等情況,在有所準備的買家看來,似乎難以理解,但近2年每月平均千多宗的一手成交,也會相應出現二、三十宗的簽署合約後未完成交易個案。只要相關比例沒有急升,即使個別撻訂個案損失金額較高,似乎也不足以視為樓市警號。

而在撻訂之外,另一個值得留意的訊號是發展商如何處理撻訂的單位,如果相關單位以原價甚至加價重售,「撻訂」便只是個別買家的行為而欠缺樓市調整的預警作用。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20年9月9日

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852 55966181).

分享文章:
返回目錄
WhatsApp 即時查詢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