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唔抵」非比較按揭唯一標準

分享文章:

本周港元拆息上升,令人擔心資金開始流出香港。針對港息遲早上升的憂慮,市場近日對定息按揭的興趣也在上升,不時也會有人問:「定息按揭抵唔抵」的問題。有關問題可說是十分典型的港式思維,但更值得考慮的,其實是「我是否需要定息按揭」、「甚麼人適合使用定息按揭」。

「抵唔抵」(「是否物有所值」)可能是港人最常用以衡量萬物的尺度。討論酒店自助餐,問「抵唔抵」的次數,一般較「是否好吃」多得多。自助餐如此,可以比較利息的按揭產品,「抵唔抵」/「哪一個更抵」自然是按揭FAQ。但很多時候,「抵唔抵」此把尺,並不一定適用。

過去幾年,H按與P按市佔率幾度大幅變化。對置業人士來說,要在H按與P按之間二擇其一,何者「更抵」,自然是重要問題。在此以外,其實有其他問題 一樣值得借款人留意,例如利息突然上升的風險。在H按開始出現時,並沒有以最優惠利率(P)為準的鎖息機制,一旦外圍波動、拆息急升,可能會令當月按揭供 款急增。當時不少分析亦建議借款人,在考慮P按及H按當下利率之外,要留意相關風險。其後市場競爭激烈,銀行將H按的鎖息設定於等同P按最佳利率,理論上 完全消除了H按的風險,「抵唔抵」便幾乎成為用家選擇P按或H按時的唯一考慮。

可能是大家太習慣於單一尺度,在考慮是否採用定息按揭時,用家一樣會問「抵唔抵」,但偏偏此未必是衝量有關產品的最佳尺度。定息按揭的好處,是在定 息期內供款固定,不像浮息按揭會受市場利率波動影響,較為適合追求穩定的人。此種穩定的代價,是定息按揭開始時,利息一般較同期的浮息按揭為高。

要比較浮息按揭與定息按揭何者「更抵」,最準確的方法是事後總結,例如定息期3年,便在3年後比較兩者的實際利息支出。如果一定要在事前比較,其實 也只能說:如果定息期內,浮息平均利率高於某水平,選用定息按揭的利息支出便可能較低。簡單來說,也只是靠估,而根據往績,包括專家在內,人類對未來的估 計能力,其實極為有限。(補充一點,如果比較的是2個不同的定息組合,包括定息期在內,其他條件一樣,一個定息2.8厘,另一個定息2.9厘,自然是前者 更抵。)

回到文首的問題,要問「定息按揭抵唔抵」,如果對答案的要求是和浮息按揭利息支出的比較,其實難以在當下作出判斷。值得問的反而是:你是否願意為了未來一段時間供款固定的好處,付上較當下浮息按揭略高的息差?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6年1月20日
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852 55966181)。


分享文章:
返回目錄
WhatsApp 即時查詢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