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與樓價

分享文章:

 本地出生率減少、人口下跌,有政黨提出一系列人口政策,包括向新生嬰兒父母提供津貼、資助港人雪卵雪精,以至削減新移民置業的印花稅等。環顧亞洲,「鼓勵生育」的政策似乎未見有效,但人口下跌的問題又未必難以扭轉。

過去多年樓價反覆上升,背後原因之一是香港造地建屋的速度追不上人口增長。剛性需求為樓價帶來堅實的支持,但人口增長似乎已經見頂,人口因各類原因減少;幾十年前,每年會考人數達十多萬,去年DSE考生不足5萬人。2016年有6萬人出生,之後按年下跌,去年只有3.7萬人出生;加上移民、人口老化,2021年勞動人口較2018年下跌24萬人。不少人會憂慮樓價、經濟的未來表現。

環顧我們在亞洲的鄰居,日本、南韓、台灣,全部出生率都在位處世界排名末端;連中國大陸的人口,應該也會在今年進入下跌期。他們未嘗沒有人口政策,但也扭轉不了人口減少的大趨勢。

不過,香港的情況可能有點例外,比起日本、南韓,香港較近似新加坡。新加坡的生育率在八十年代已低於2.1,低於人口自然更替的水平,但該國因鼓勵外地人移居當地,人口仍持續上升。香港在九十年代起的出生率大致上略低於新加坡,但一樣因為外來人口移入,人口持續上升。近兩年香港人口減少,除了本地居民因種種原因外移之外,疫情影響,令移入香港的人口減少也是重要原因。

環看鄰近文化、經濟發展相近的地區,不論生育津貼或其他措施,要鼓勵居民早婚多生,大概只會徒勞無功。但學習新加坡,吸納外來移民應該仍有一定操作空間。以8家大學為例,教資會統計2016年收取12030個內地生,2021年升至14820人。而有自資研究院修讀課程及研究課程,過去兩年有2.2萬名非本地生,大部分為內地生。在疫情之後,加上專才計劃及單程證,人口下降的趨勢未必持續。

那些在港攻讀的內地生及來港工作的專才不一定都會選擇長期定居香港,但如果有一部分人決定留下,而稅務政策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他們首置的負擔,應該對短線支持樓價、中長線改善人口結構,有正面幫助。

當然,就算香港因為優才、非本地生留港等原因,令人口保持溫和增長,也不代表香港不需要人口政策。10年、20年後,香港會有多少人居住?人口結構如何?理想的人均居住面積應該是多少等,都欠缺明確規劃。如果香港在社會充分討論後,推出可執行的人口政策,對未來規劃也是好事。

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2年9月20日

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852 55966181).

分享文章:
返回目錄
WhatsApp 即時查詢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