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置客大手入市 印花稅漏洞難改

分享文章:

去年港府上調印花稅,凡是已持有本地住宅物業人士再入市,印花稅一律以15%計算。結果新措施推出後,市場上多了「首置客大手入市」的現象—最誇張的更以7.6億元一次過購入半山新盤6伙。坊間亦開始有意見要求當局堵塞有關「漏洞」,不過,有關建議恐怕難以實行。

去年提高第二套住宅物業的印花稅至15%,原意應該是以提高交易成本的方式,壓抑樓市需求,但由近日成交看來,效果似乎未能持續。近月部分大額成交更出現「首置客」一份合約購買多個單位方式入市。由於印花稅是以文件而非單位數量計算,首置客以同一合約購買多個單位,仍會以舊稅率計算,上限只是4.25%。以上文提及的7.6億元成交,如是非首置客入市,需支付15%即1.14億元印花稅,以首置客、一份合約方式購買,只需支付3,230萬元,買家慳稅逾8,000萬元。

辣招的兩個「漏洞」

不少人會認為,以上情況是辣招的漏洞。「漏洞」之一,是所謂「首置客」,實質定義是「簽署買賣合約時未持有香港住宅物業的永久居民」;即使一個資深的地產投資者,在市場中有多次買賣紀錄,在簽約時並無持有香港住宅,仍可用舊的印花稅率交稅。「漏洞」之二,是印花稅以文件而非單位數目為準,令投資者以一次購入多個單位方式避稅。

由效果角度看,提高印花稅反而刺激大手成交,的確可說現時措施有漏洞。不過,效果欠佳不表示漏洞易改。印花稅基於文件計算,是行之有效的傳統,似乎難以強制購買多於一個單位的買家,必須以多於一份合約交易。至於有關「首置客」定義,操作上政府應該可以透過土地註冊處紀錄,分辨一個居民過去是否曾經持有物業,再針對過去曾持有物業的人士,收取較「真‧首置客(完全無持有物業紀錄人士)」較高的印花稅。

類似的情況在北京也出現,當地近年樓價持續上升,當局數年前開始收緊第二套房的按揭成數。結果卻出現已置業夫婦離婚再買樓,其中一人便可以「第一套房」資格申請按揭。為杜絕此「漏洞」,結果官方重新定義,任何曾經有借取按揭紀錄的買家,都不可獲得「第一套房按揭」資格,必須多付首期。當地戲稱「真初次置業按揭」為「處女貸」。

收緊定義 將嚴重影響正常換樓市場

以香港物業買賣及按揭紀錄的完善,應該可以輕易辨認出任何曾經置業/借取按揭者。問題在於,此舉將嚴重影響正常換樓市場。加上過去樓市投資者多以公司名義持有物業,本身/子女反而未持有物業,仍可以一份合約購入多個單位方式慳稅,就算真的收緊初次置業定義,對他們的影響反而較小。

其實樓市熾熱的關鍵,仍是源於熱錢充斥、住宅供應不足;在基本因素改變前,「辣招」充其量只會有止咳作用。與其研究加辣/收緊招數,不如集中精力,加快土地供應。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年3月22日
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852 55966181)。

分享文章:
返回目錄
WhatsApp 即時查詢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