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靠父幹」故事陸續來

分享文章:

政府「失驚無神」將住宅印花稅率劃一上調至15%;各路分析早已充斥市面,主流意見是成交量無可避免大減,至於樓價會否隨之下跌,似乎未見明顯共識。樓價後向,有待觀察,但一些發展,應該雖不中亦不遠。其中一個趨勢,可能是「上車靠父幹」的個案會愈來愈流行。

助子女上車慳印花稅

近年新盤開售,傳媒不時找到有父母資助的年輕買家入市案例。例如「自己儲了10萬元,加上家庭資助400萬元,決定入市」之類。一般討論焦點都集中在「樓價脫離年輕人購買力」,欠家庭資助難入市等等。較少人意識到,此類個案增加,可能是買家回應辣招的策略──有樓的父母自己再買物業投資,需要支付雙倍印花稅,倒不如資助未持有物業的子女入市,印花稅按舊稅率計算,省回部分稅費。
即使有關物業購入的真正目的在於投資收租,對負責「出名」的子女也不會有大影響──他日真的要購買自住物業時,先將投資單位放售,之後一樣可以舊稅率支付自住物業的印花稅。
現時政府將印花稅劃一為15%,如果有樓人士購買另一個小單位投資,例如說樓價400萬元,印花稅是60萬元;如果「資助」未持有物業的子女入市,印花稅支出便只是9萬元。當然,我們不是說加印花稅對壓抑樓市完全沒有作用,畢竟「未持有物業的家人」供應有限;到了子女、退休父母名額都用完,投資者再買物業一樣要面對較高的稅率。

供應仍有限 富裕家庭較受惠

不過,未來一手供應仍然緊張,高官掛在口邊的9.3萬伙供應,4年平均即每年2.3萬伙,比一年新婚數字約5萬宗,仍是大幅落後。如果未來按息上升平緩,市場仍是相信磚頭有價,每年2萬多伙的供應,不難為較富裕的本地家庭消化。
港府說加辣的理由之一是很多香港人儲錢儲一世都買不了樓,有需要出招。加辣後,如果措施刺激較有實力的家庭資助子女入市,此批幸運兒本身可能連錢都不必儲便順利上車。至於那些要靠自己儲蓄的年輕人來說,由於供應仍是有限,投資者也有上述方式避開支付高昂稅費,加辣也未必可令「長期儲蓄也買不了樓」的情況改變。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6年11月9日
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852 55966181)。

分享文章:
返回目錄
WhatsApp 即時查詢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