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屋看樓市

分享文章:

香港人置業上車難、排隊上公屋也難,不同機構紛紛提出舒緩方案。最新的一個,是建議在荃灣行車天橋底的空間,以混凝土水管搭建臨時房屋。正面看,可以說是發揮人間有情、首望相助的精神;但也反映出供應不足的問題已惡化至一個嚴重水平。

有關計劃可說充滿創意:混凝土水管建屋的好處是省錢省時,參考過去類似的構想,估計每戶成本可低至12萬元,每戶可住1至4人,而且最快明年已可入伙。整個項目可容三百多人入住。

老香港都知道,「瞓天橋底」是露宿的另一說法,客觀而言,天橋底除了較不受下雨影響外,在噪音、空氣質素方面是否適合居住,都令人疑慮。當然,如果只是臨時居所,意即在遷往正式居所前的過渡,問題似乎並不太大。

但觀乎目前土地供應不足的情況,卻令人懷疑,此類「過渡房屋」,可能有如上世紀的臨屋一般,長期存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曾出現官方搭建的臨屋區,結果本應是「臨時」的住屋,卻持續至廿一世紀才全部清拆。

固然,直接比較的話,新世代水管屋似乎比過去的臨屋進步得多,至少是有獨立的廁所、煮食空間。在較理想的情況下,水管屋的住客也應如流水一般流動,即住戶住上一段時候,便「上樓」至公屋,在住客角度看,仍是「臨時居所」。但在公私營住宅供應追上需求前,估計此類臨時房屋本身,仍是有更大可能長期持續。

另一方面,近年來自鄰近地區的遊客興起了「深度遊」,大廈外牆畫上熊仔,也可以是他們的打卡熱點。一旦充滿香港特色,位處天橋底的水管屋落成,估計難逃成為遊客探索、打卡的目標。水管屋的住戶,除了要接受行車噪音及汽車排氣,恐怕也要包容遊客的好奇與熱情。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9年3月20日

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852 55966181).

分享文章:
返回目錄
WhatsApp 即時查詢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