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6萬宗居屋申請說起

分享文章:

新居屋上星期截止申請,房屋署統計接獲26.5萬份申請,超額58.8倍。數字其實可作多方面解讀。

為何反應熱烈?

今期居屋反應熱烈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改變了新居屋的定價標準。同一批居屋本來在年初接受申請,當時的申請數字是15.2萬宗;後來政府決定改變居屋定價標準,由過去與私樓樓價掛鈎再打折;改為考慮買家負擔能力。直接的效果是原本平均為市價七折的售價,下調至市價五二折,價格大減。

政策更改後,今年居屋的銷售程序壓後,年初已入紙的申請仍然有效,而且接受新申請,結果便是出現逾26萬宗申請,大概59人爭一個單位的現象。要留意的是,與一手私樓一個家庭可用不同組合入票不同,居屋申請基本上沒有水份,一定程度上,可視此批申請者為有實際置業需要人士。

由26萬宗居屋申請說起

「中籤率」低的影響

今年新居屋只有4400多伙,如果日後政府落實公私營房屋比例調整至7:3。每年4.8萬個建屋目標中,大概有要3.3萬個公屋,假設三分一撥為各類出售物業(居屋、首置上車或綠置居等),而每年申請數量維持26萬份左右,運氣平平的話,申請人需要等待十多年,才可透過資助房屋計劃,達成置業目標。

當然,申請居屋平均要等多久涉及眾多因素,運氣只是其一;每年居屋供應多少,又是另一個關鍵。房委會的數字顯示,未來5個財年中,有4個的公營房屋落成量嚴重滯後於目標(2.8萬伙),有3年短缺約1萬伙,而2022/23年短缺約1.4萬伙。未來幾年就算把部分私樓地皮改劃興建公營房屋,供應仍然不足。上述的平均等候中籤時間,可能會變得更長。如果部分申請人真有置業需要,而抽籤多年仍然落空,估計部分買家會回流至舊居屋的第二市場,甚至再考慮私樓。

事實上,以今年居屋白表申請資格,二人家庭月入上限6萬元,資產限制196萬元計。申請者當中月入較高的家庭,其實也有能力負擔私樓。至於在今期居屋完成揀樓後,會否真的出現購買力回流至私人市場的現象,便要留待時間證明了。

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8年10月22日

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852 55966181)。

分享文章:
返回目錄
WhatsApp 即時查詢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