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負資產

分享文章:

金管局統計12月份負資產較前季上升1.2倍,至128宗,有指情況令人憂慮。負資產宗數上升,比起數字下跌,的確不是好消息,但說到憂慮,可能又有點言過其實。

所謂負資產,指作為貸款抵押品的資產市值,低於未償還貸款金額。在正常情況下,新批按揭貸款的金額會低於抵押品市值。負資產數字上升,主要原因便是樓價下跌,令物業市值低於未償還金額。除非樓價只升不跌,不然,負資產數字升升跌跌,其實是正常現象。尤其是去年第三季的基數(53宗)偏低,一季「大升」1.2倍,本來就不值得大驚少怪。

說到底,大家緊張負資產,原因是只要一提負資產增加,大家就會想到上一個周期,負資產一度高逾10萬宗、同時失業率高企的苦日子。客觀看待現時的數據,雖然負資產數字在年內應該尚有不少上升空間,但規模與之前逾10萬宗的水平,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不宜過慮。

負資產

有人會指出,高成數按揭使用比例上升,也是負資產較易出現的原因之一。當然,相較於6成按揭,借取樓價8成、甚至9成的樓按,樓價只需下跌1、2成,物業便會成為負資產。問題是,我們是否值得單單為了避免帳面上的負資產數字增加,就索性削減按揭成數?

在風險管理角度看,借款人是否有能力承擔借取的金額,其實遠比按揭成數高低更為重要。如果制度上確保借款人有充份的還款能力,那麼就算是十成按揭,對借、貸雙方的風險都不大,那怕物業價格一時波動,會令物業有機會成為負資產。香港的按揭借款人還款紀律可能冠絕全球,近年的監管比上一個樓市高峰期又更為嚴格,實在沒有必要因為一時三刻負資產宗數上升而憂慮。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20年2月5日

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852 55966181).

分享文章:
返回目錄
WhatsApp 即時查詢按揭